德江桶井鄉食用菌采摘忙
近日,德江縣桶井鄉同心社區迎來了食用菌的采摘季節,食用菌基地,數輛貨車正在裝貨。大棚里,一簇簇白白胖胖的香菇,色澤飽滿、大小不一、錯落有致,格外惹人喜愛,爭搶著從菌棒探出頭來,菌農們正熟練地采摘香菇。
2017年,在德江縣桶井鄉黨委、政府的牽頭下,同心社區成功借助財政扶貧資金與東西部協作資金,通過“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模式,創立了貴州藥食同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德江縣桶井同心社區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以發展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為主,走出了產業幫扶的新路子。談及為何想到發展食用菌產業之時,該村副主任、基地負責人安旭東告訴筆者,發展食用菌產業后,可以利用食用菌穩定收益來彌補社區農業產業的短板,又進一步盤活閑置土地,解決鄉村剩余勞動力。“通過走訪發現,當時德江少有食用菌規?;姆N植基地,而食用菌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安旭東說,看好其發展前景,便開始著手食用菌基地的建設。
加工、殺菌、接種、養菌,每年的5月至9月,基地的培育工作間忙碌了起來。企業利用技術和專用培養間有效控制了菌種的生長環境,隨著這些年的技術摸索和積累,培育技術越來越成熟,基地產出的食用菌不僅品質有了提升,產量也高了起來。“通過對溫度、濕度進行把控,現在培育出的菌棒損耗率遠低于5%。”安旭東笑著說,年生產菌棒在100萬棒以上,除了滿足300畝的基地需求外,還會銷往務川、沿河等地。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創造了不少的“家門口”就業機會,在當地常年有30多人在基地務工,年勞務支出在70萬元以上,務工群眾實現年增收2萬元以上。每天早上六點,隔壁黎明村的村民安愛霞就來到食用菌基地,很熟練地帶著籮筐,深入食用菌大棚中。“現在才剛開始,每天能采500斤左右,再過段時間就是采摘高峰期了,那時候一天采800斤完全沒有問題。”安愛霞笑著說,現在好了,食用菌不愁賣,我們在這里務工很安心。
當前,桶井鄉同心社區已有菌菇種植大棚32座,黑木耳、羊肚菌露天基地2個,菌棒及成品保鮮冷庫4座,烘干設備2套,年產食用菌65萬斤,年產值在300萬元以上,除了銷往德江本地,還會通過冷鏈物流運輸到湖南、重慶等地。(王顯 何佳有)
編 輯:陳 虹
二 審:肖 玲
三 審:吳江明
總值班:勾文明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