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直播帶貨”擴大黔貨“朋友圈”
大道通衢,通江達海;黔貨出山,朝發夕至。
在德江縣,以前只能給農民換來“鹽巴錢”的“土山貨”,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搖身一變成為了“走俏貨”。
德江縣短視頻“直播帶貨”的孵化,還要追溯到幾年前。在2019年,在德江縣共和鎮煥河村村干部的介紹下,德江創業青年丁浪認識了張金秀。征得她的同意后,丁浪開始拍攝記錄她的日常生活,自此孵化出煥河村第一個抖音賬號“黔東農倉”。
“黔東農倉”的視頻內容處處體現出古村的鄉愁,更是很多人對家鄉山水的惦念。據了解,“黔東農倉”抖音賬號誕生不到半年,就積累30萬粉絲,如今全網粉絲近兩百萬。除了展現古村鄉愁,“黔東農倉”也體現了不俗的帶貨能力。
丁浪表示,這也是他們運營短視頻賬號的出發點。
近年來,隨著各類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直播帶貨”正逐漸深入山區,成為農村大地上喜聞樂見的售貨渠道。
經過近4年的沉淀與積累,丁浪的團隊也逐步壯大,除“黔東農倉”之外,還運營了“愛蓮濤濤(古村樂樂)”“古村28渡”賬號。據了解,他們結合自身優勢,利用直播帶貨銷售天麻、辣椒、紅薯粉、蕨根粉、臍橙、花椒等農特產品,累計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直播帶貨達人”越來越多,不僅拓寬了“黔貨出山”的渠道,在宣傳當地風物、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靠著一部手機,便打通了優質農產品的“出山路”。
“這是剛出土的鮮貨,需要的朋友趕緊下單吧……”10月11日,德江縣高山鎮天麻產業園蔥蘢林下,當地網絡紅人羅東手拿天麻,正通過抖音平臺向粉絲做產品推介,不一會兒直播間便“飛來”100多個訂單。
像羅東這樣的新生代“網紅”如今在德江已不在少數,他們或許在各個產業基地,或許在自己搭建的專屬直播間,通過一場又一場直播帶貨將德江的肉牛、花椒、天麻等農特產品帶上“云端”、走出大山、銷往全國。
隨著德江縣“直播帶貨”模式的不斷發展,新型農業產業也不斷提質增效,點亮了德江鄉村的發展未來。農村的土特產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銷售模式,而是線上線下兩開花,通過“電商平臺+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更好地助力德江特色農業產業走出大山。
如今,德江縣相關部門不斷組織新建或改建現有倉配場地,整合地方電商企業、生產基地等資源,逐漸完善電商供應鏈,有效將當地農特產品與全國大市場緊密連接。接下來,德江將借助“直播帶貨”,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做足“土特產”文章,擴大黔貨“朋友圈”,推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王顯 張宏揚)
編 輯:陳 虹
二 審:肖 玲
三 審:吳江明
總值班:勾文明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