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蘸墨烏江水 擎筆梵凈山——銅仁書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黔金絲猴可愛機靈,不愧為梵凈山的‘鎮山之寶’。”前不久,河北游客高敏趁著國慶長假,走進位于江口縣的梵凈山景區,親眼見到心念已久的黔金絲猴,還在梵凈山腳下的“生物多樣性警示教育基地”看到了大靈貓、云豹、珙桐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精美圖片。
梵凈山“生物多樣性警示教育基地”于今年8月14日揭牌成立,作為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展示窗口,目前已吸引70.7萬名如高敏一樣的“猴粉”走進梵凈山,踏入教育基地,與保護區內3045種野生動物、3533種野生植物共度自然時光。
銅仁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的發展定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碩果累累,生態富民畫卷徐徐展開。
護好“獨生”生物 靈氣充盈梵凈
作為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代表生物,黔金絲猴由于數量稀少,只生活于梵凈山,被稱為“地球獨生子”。
10月8日11時,梵凈山黔金絲猴研究中心(梵凈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廚房內,兩名飼養員正忙著將玉米粉、豆粉、麥麩、白糖、雞蛋和鹽等配以溫水,按比例均勻攪拌后,揉搓成“窩窩頭”樣式的特制營養餐給救助中心內的黔金絲猴加餐。
“雞蛋和面粉要完全混合,攪拌不能停,不然難以入味。”飼養員楊靖一邊向筆者介紹一邊叮囑正在一旁“和面”的同事。
經歷配比、攪拌、小火蒸煮、出鍋放涼等流程后,下午2時,到了黔金絲猴固定的營養餐開餐時間,楊靖與同事換上工作服,進入工作區,將切分均勻的“窩窩頭”精準投喂給6只可愛的黔金絲猴,后者嗅到“窩窩頭”香味后激動得上躥下跳,發出“嗷嗷”的歡叫聲。
救護中心副主任楊偉介紹,野生黔金絲猴作為靈長類動物,長期生活在梵凈山山林里,主要依靠采食新鮮的樹葉和野果為生。救助站通過制作一定精糧類的食品,定時定量喂養,能較好地補充黔金絲猴從樹葉中無法獲取的豐富營養,還能增強黔金絲猴的體質。
與此同時,在距救護中心84公里外的印江自治縣紫薇鎮永義村核桃塆,紫薇鎮黨委書記石麗蓉正組織村民對300余株生態廊道苗木進行有機液體肥灌溉和修枝養護。
“我們紫薇鎮地處梵凈山西麓,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黔金絲猴活動拓展區域,因此紫薇鎮為起到黔金絲猴‘安樂窩’的作用,需常年肩負著種植生態廊道苗木、調整區域林分結構的職能。”石麗蓉介紹,正在養護的300余株苗木,是今年4月鎮黨委組織村民種植的苗木,現已冒出了綠芽。
“我們盼著苗木盡快成長,早日筑成天然屏障,為黔金絲猴遮風擋雨。”看著紫薇鎮綿延7公里的生態廊道拔節生長,石麗蓉期許著。
寫好“修復”文章 實現山青水美
10月17日,筆者走進位于沿河自治縣板場鎮蒲楠村的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1號截排水溝施工現場,數臺挖掘機、裝載機忙碌作業,十余名工人正加緊對原有農田進行修復改造,建溝渠、拓寬機耕道,現場一片熱火朝天。
據了解,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2018年由生態環境部發起,在貴州涉及銅仁市玉屏、江口、松桃、碧江、德江、印江、沿河、思南等8縣區,總投資5.02億元,項目旨在通過新增生態經濟林和水保林;建設灌排渠道、截排水溝等方式,提高項目區域植被覆蓋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沿河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是銅仁市實施長江綠色生態廊道戰略的一個縮影,該項目的實施是綜合修復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系統,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舉措。
除了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同樣貫穿了銅仁市生態文明的“修復”篇章。
2021年6月,銅仁市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通過國家競爭性立項,正式啟動“一山兩水”綜合治理,即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沅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烏江干流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3個修復單元。
三年時間,修復總投資39.89億元。涵蓋保護保育措施、林業生態功能提升、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人類活動緩沖帶建設、農田生態功能提升、礦山生態環境修復6大工程類別,涉及梵凈山東麓、南麓、西麓、北麓生物多樣性保護等18個子項目。
據統計,通過實施銅仁市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銅仁市境內林草等植被生態覆綠279公頃,人類活動區緩沖帶建設1290公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10318公頃,濕地修復91公頃;水土流失面積治理7671公頃;水源涵養區生態修復1886公頃;土地石漠化治理72公頃;土地整治12810公頃,修復成效斐然。
書寫“保護”答卷 迎來八方游客
思南縣,因主城區被烏江流經貫穿,故稱“烏江明珠”??h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8.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森林覆蓋率超60%,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這是這顆“明珠”今年交出的生態文明“成績單”。
“站在高處鳥瞰城市,能看到穿城而過的烏江碧水;站在烏江三座大橋上,能看水環群山、連巒疊翠,思南的底色是綠色。”在思南城區打拼生活多年、喜歡拍照和騎行的田剛如此感嘆。
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下、武陵山脈深處的江口縣,森林覆蓋率達77%,有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中國十大生態旅游景區、全國100個最美麗的地方、國家森林旅游示范縣等名片。
“生活在江口,仿佛置身山水畫中,又像身處公園里,青山綠水與田野鄉間不斷轉變。”從重慶到銅仁江口度假的游客石小茜,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感受著這座武陵山脈深處小城的生態宜居。
田剛、石小茜在銅仁生活的真切感受,折射出這座城市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堅實腳印。
護藍,今年上半年,銅仁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7%,10個區縣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8.1%,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護綠,今年上半年,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12個國家、22個省考核地表水監測斷面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
護土,2022年,銅仁完成重點污染源周邊土壤監測17家,全市6個國家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保持穩定。加大醫療廢物環境監管力度,全市收集、處置醫療廢物3386.4噸。
藍天白云、碧水蜿蜒是銅仁的常態。在青山碧水加持下,銅仁市逐年榮獲“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梵凈山入選“中國天然氧吧”,江口縣太平鎮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從開荒墾山到護綠山水,銅仁市“綠色家底”更殷實,優良生態環境逐漸成為“硬核”競爭力。
作者 | 干江東 張弘弢
編 輯:金香蘭
二 審:肖 玲
三 審:吳江明
總值班:勾文明
網友評論